農貿人的特征及收入【第一章|第四節(jié)】

?2024-02-26 18:17

  作者說:有一群人,數以億計,他們耕耘在自己祖祖輩輩守護的一方土地之上。有一群人,將土地上生長出來的生命奇跡帶給每一個人。這些人被稱為農民,和農貿人。他們渺小又又偉大,他們貼近生活,又有著鮮有人知的一面。他們都蘊含著獨特的精神,被稱為農貿精神。

  農貿人的特征

  任何行業(yè)的從業(yè)者,都有吃苦耐勞的,同時也有好吃懶做的,這是一個普遍現象。農貿行業(yè)從業(yè)人員數量龐大,必然也有著兩面甚至多面性,其中不乏每天兢兢業(yè)業(yè)者,也不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之輩。同時農貿行業(yè)的淘汰機制量變得很明顯,但難以發(fā)生質變,比如說賣肉的張三吃苦耐勞每天收入千元,而賣菜的李四得過且過每天收入不穩(wěn)定且時有虧損。張三不久便擴大經營范圍做到了肉類銷售大品牌,李四常年都在過著朝不保夕的賣菜生活,但李四照樣可以守著自己的小菜攤做生意,他會被淘汰出局么?顯然不會,只是李四的收入遠不及張三,但他不會真正餓死。

  農貿人能夠以千姿百態(tài)生存下去,這就是農貿行業(yè)門檻低的體現。但只有真正具有生意的頭腦、吃苦的耐性、農貿的精神的人,才能逐漸發(fā)展壯大。具有農貿精神的農貿人,可稱作典型的農貿人代表,他們身上到底擁有哪些特征呢?

  首先,是收入的不穩(wěn)定性,這對于大部分普通工薪階層來說不是什么好現象,但對于農貿人來說,不穩(wěn)定的收入也意味著多付出就會帶來高回報,為了換取更可觀的收入,勤奮這個詞一定是典型農貿人身上最基本的品質。

  其次,是層次的大跨度性,不論是受教育層次、人均素質、加工食材的質量等等,都有著較大的懸殊,這些都取決于經營者自身的因素。而綜合大環(huán)境總結,農貿人的平均受教育層次并不高,但他們的生意頭腦絕對高于平均水平,不管其它任何行業(yè)再不景氣,農貿人總有他們的辦法來做成每一單買賣,就算其它行業(yè)大起大落,農貿行業(yè)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。

  再次,是家族的團結性,大部分農貿市場從業(yè)者,他們或多或少都有親朋好友在做同類型生意。例如:某夫妻在相鄰的兩個農貿市場做干貨、面食生意,他們會互相介紹顧客去光臨對方的生意,起到相互引導的作用,也可以在促銷時彼此幫忙,共同把生意最優(yōu)化。有更多的例子是親戚、老鄉(xiāng)三五成群在農貿市場里經營,這樣對于他們本身更加有利,如果大家經營同一個業(yè)態(tài)種類,可以起到調控菜價、銷售量、貨源的作用,但這種調控我們并不提倡。

  農貿人的收入

  無論是販運商和坐商,好像都會被稱為“賣菜的”,好像很貶義的意思,似乎他們很累,然后還賺不到什么錢,很窮苦,工作環(huán)境也比較差。其實并非如此!

  2017年,萬科被寶能系的姚振華舉牌要購買,萬科的王石怒稱寶能系為股市中的野蠻人,而這位寶能系的大佬——姚振華就是做農貿市場發(fā)家的。

  關于寶能系姚振華的第一桶金的來源,《證券時報》在2015年12月20日發(fā)表了《還在圍觀萬科寶能掐架?看點干貨吧,這是寶能起家的地方》一文,把寶能2003年1月拿下深業(yè)物流集團25%的股權作為寶能發(fā)家的起點,把筍崗作為寶能起家的地方。無獨有偶,12月21日,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再刊登題目為《寶能系第一桶金:建設凈菜超市,1996年寶安區(qū)拿地14萬平米》的文章,也提及了姚振華建設凈菜超市的事。
 



  另外根據在中國統(tǒng)計局的資料中看到,批發(fā)和零售業(yè)的平均工資達71190元,除了所謂的IT人員和金融業(yè)從業(yè)人員,其平均工資是高于其他各行業(yè)的。另外筆者在一個三線城市的銀行理財人員口中得知,真別小看農貿市場的一些坐商,那些從事干貨生意的坐商,幾千萬現金在手上是常態(tài)。其他的坐商,幾年下來賺幾百萬也并非什么難事,現在銀行的各大支點都將客戶瞄準了農貿市場上的農貿人,確實有錢。

  農貿人的收入確實是高,但他們的高收入往往伴隨著辛苦,筆者試著說一件事,看起來每天六七點開始開張賣菜,但其實他們在晚上三四點,就要開始工作,先從進貨開始,到整理貨物,一直要工作到晚上七八點。所以他們的工作時間其實是非常長的,差不多在每天十六七個小時的工作量,所以非常辛苦和較高收入是農貿人身上的標簽。